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休闲娱乐

开年大剧,古装悬疑破局

时间:02-19 来源: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145

开年大剧,古装悬疑破局

春节档电影群雄逐鹿,剧集方面,第一热剧,则非《大唐狄公案》莫属。收视率够高,围绕着这部剧,也引发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很多观众看了几集之后,觉得这部剧节奏较慢,似乎和过往看到的那些悬疑爽剧不大相同。剧集播放过半,我的观感其实也经历了不小的变化。一开始,我也曾因节奏慢而产生质疑,但越往后看,我越觉得渐入佳境,也愈发明白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牺牲一定的爽感,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在类型模式上进行探索,完成革新。古装悬疑探案剧早已不是冷门类型,拍得多了,难免千篇一律,要想破局,就必须拿出不一样的东西。《大唐狄公案》让我看到了“破局”的野心和诚意。打开类型创新的大门,《大唐狄公案》用了两把钥匙,一个是“现实感”,一个是“复杂度”。前者,我指的是剧情的深度和广度,后者,我说的则是人物的新鲜感与多面性。原著是剧集的底气。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大唐狄公案》已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要对原著进行改编,对于剧集创作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完全还原,并不现实,取其精髓,才是明智之举。在我看来,高罗佩原著真正的精髓,不是精妙繁复的推理,也不是对盛唐社会风物人情细致入微的刻画,而是对人性与法理的探讨。而这样的探讨,无疑是超越时代的,它具备着极强的当下性。高罗佩在原著“黄金案”里写下的定场词让我印象深刻,也成为了剧集创作者灵感的来源,精炼之后是八个字:人世无常,义理永存。剧中,从开篇的“凤印案”到后面播到的几个案子,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这一点。“凤印案”作为全剧第一个案件,要给主线故事做铺垫,也要给整部剧定下基调。虽然这个案子是剧中原创,但私以为,它也得到了原著“义理永存”的精髓。观众觉得节奏慢,也是因为“凤印案”拍的是朝堂斗争,涉及的人物太多,两方势力太过复杂。不娓娓道来,则很难将朝堂气氛的波谲云诡呈现出来,也很难将狄仁杰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神探形象立起来。不过,在“凤印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周一围饰演的狄仁杰,而是张嘉益老师饰演的魏无疾。于狄仁杰而言,魏无疾是良师,也是益友,他是人品高尚的道德楷模,也是学术功底深厚的士人领袖。魏无疾第一次出场,便是为狄仁杰解困,也让观众理所应当地觉得,魏无疾是一个忠厚长者,或许在后续剧情中还会继续给主角团帮忙。可反转突如其来。当狄仁杰顺着蛛丝马迹一步步地将天火的始作俑者怀疑到魏无疾身上时,观众不敢相信,狄仁杰自己也不愿意相信。但事实如此,魏无疾作为保守派的一员,他不愿意看到武后临朝阴盛阳衰,所以他操纵“天火”想让武后触犯众怒,却不知道,自己变成了武后借刀杀人的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张嘉益在剧中的表演,堪称是烛照全场的存在。他刚登场时将魏无疾老成持重的人物状态诠释得极为精确,反转到来,他则完全摇身一变,成为了疯狂的野心家形象。但演反派,张嘉益让观众看到的不是人物的“恶”,而是人物内在的悲剧性,他演出了魏无疾身上理想主义的一面,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的可敬与可悲,十分动人。魏无疾这样的角色,无疑是具备着当下性的。从古至今,有太多“好心做坏事”的例子,很多人都像魏无疾一样,怀揣着理想主义,甚至抱着殉道的决心,却最终成了他人的伥鬼,变成了作恶的工具。魏无疾年纪大学问高,宦海沉浮多年,尚且悲剧收场,当代的年轻人一腔热血,对于类似的情况,则更应当警惕。“四漆屏案”中,让我感慨良多的则是滕坎和夫人银莲之间复杂的婚姻关系。在这个案件中,银莲出轨,滕坎一开始隐忍不发,后来几度目睹偷情,最终还是选择伪装成癫狂症发作而杀妻。案件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性的幽暗。滕坎发现妻子出轨却隐忍不发,是因为他对妻子有所图。作为闻名天下的诗人,滕坎却其实是抄了妻子的诗句,借着银莲的才华欺世盗名。为了继续享有诗名,滕坎不得不暂且容忍妻子的出轨。这个角色同样是可悲的,但他的可悲和魏无疾的可悲不同,魏无疾是行差踏错,滕坎则是陷入了恶的循坏,一个“名”字,毁掉了他的婚姻,也毁掉了他的人生。我只想多问一句,难道只有唐朝才有滕坎这样的人吗?欺世盗名之人,什么时候少过呢?“黄金案”则是个人觉得全剧目前最精彩的篇章。一艘大船,暗流涌动,多方势力明争暗斗,从朝堂到藩国,从官员到海盗,一出生动的群像在观众面前大幕拉开,但比起出现在狄仁杰等人眼前的凶案和天灾,更令人生畏的同样是人性的疯狂。当狄仁杰抽丝剥茧,意识到老友侯愈才是整个“黄金案”的幕后黑手,他又痛心又惋惜,因为他清楚侯愈的才能,他也相信侯愈过去的人品。但为了上位,侯愈一步步地走向了堕落,他需要黄金去贿赂权贵,需要杀人去掩盖真相,最终走向了黑暗的深渊。青年才俊因名利而迷失的例子,在当下同样并不鲜见。我们说《大唐狄公案》讲的是“义理永存”,能永存,是因为《大唐狄公案》拍的不是一起起冷冰冰的案子,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有人,便有人性,便有义理,唐朝如此,当下亦是如此。在剧集所塑造出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中,狄仁杰当然是核心,是全剧的灵魂人物。狄仁杰这个角色,不好拍。不管是孙承政老师在1986年《狄仁杰断案传奇》里饰演的狄仁杰,还是梁冠华老师在2004年《神探狄仁杰》里饰演的狄仁杰,都已经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是无数人的童年记忆,角色形象,早已根深蒂固。尤其是后者,梁冠华老师的演绎让很多人心目中的狄仁杰都成了那个胖乎乎的长须老者形象,他身边带着武艺高强的李元芳和精擅恭维的曾泰,永远沉着冷静,永远料事如神。珠玉在先,《大唐狄公案》要塑造出一个全新的狄仁杰,打破广大观众对狄仁杰的刻板印象,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一定会出现的争议,因为要让观众接受这样一个年轻的、更锐利的、还未经过历练的狄仁杰,并不容易。但《大唐狄公案》的塑造是成功的,它非常有耐性地将狄仁杰身上的复杂性呈现给了观众,他是恃才傲物的,但同时又带着点来自于身世的自卑感,他看似什么都不在乎,但他又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周一围的形象,和剧中狄仁杰的人设也相当符合。在剧集刚开始的时候,狄仁杰还不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牌神探”,他初出茅庐,处事尚有毛躁青涩的地方,他也会焦虑,也会烦恼,也会被案情搞得焦头烂额。当我们下意识地认为狄仁杰就该是个长须老者时,也该想到,狄仁杰也曾年轻过。剧中,狄仁杰是会武功的,他不需要元芳相助,就可以独力与强敌力拼,这成了很多人眼中的槽点,但事实上,如果年轻的狄仁杰不是文武双全,他又如何能在基层磨砺多年并且破案无数呢?年轻时的他,可不是运筹帷幄的高官,而是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底层官吏。换句话说,《大唐狄公案》想展现的是狄仁杰成长的过程。它试图让观众看到,狄仁杰是如何从一个年轻官员成长为一代良相的?它不是神探的发布会,而是神探的成长史。剧中,狄仁杰和父亲狄知逊的关系被反复提及,父亲早死而蒙在狄仁杰身上的阴影久久无法挥去,这成了他心中的阴霾,却也注定在关键时刻让他真正完成蜕变。狄仁杰和曹安的感情戏看似与悬疑破案剧的属性略显偏离,但事实上,让狄仁杰谈起恋爱,也有助于增强他的人味儿,让观众相信,狄仁杰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如此一来,角色的丰富性被塑造了出来,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如同神祇的神探狄公,而是一个逐渐成长的年轻官员,在观众看来,他更像是一个身边的朋友,这也会让我们产生了更多的代入感,在追剧的过程中更有共情。要塑造出一个足够立体的人物,需要用大量的细节进行铺垫,而这无疑会消解掉悬疑类型所带来的部分爽感。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或许有很多观众始终都是爽剧的拥趸,看剧看到二十分钟觉得节奏慢就会立马弃剧,每集没有两三个高潮四五个反转都会觉得寡淡,我却觉得,塑造出几个深入人心的人物更重要,用案子引出对人性的思考,让观众看到唐朝故事和当今社会的联系更珍贵。当年的美剧经典《黑道家族》,刚播出时,也被很多人批评节奏太慢,但最终,时过境迁,它的价值还是得到了肯定。说这些,是因为我还是希望观众能对《大唐狄公案》多点耐心,毕竟,它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想要在悬疑探案剧这片红海中杀出一条新路,让观众看到点不一样的东西。看剧是很主观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偏好,随着剧集继续播出,《大唐狄公案》或许会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参与讨论。但我相信,换种视角,当我们不再执着于追求爽感,那些潜藏在细枝末节里的妙处就会显现,这部剧带给我们的体验,也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值得品味了。影迷朋友们,机制改版,星标「电影爬虫」公众号,才能及时接收到推送,希望大伙动动小手给我们一个星标,万分感谢!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休闲娱乐